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13日电 题:一个喜欢沉浸式学习的海外华裔学生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中华古诗词真正的魅力是什么?我们来看一首苏东坡的词……”讲台上,88岁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李淑章对80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提问。
7月13日,当叶澔锜再度回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留给她的独特印象时,她觉得“这一幕很有感觉。更重要的是,听了李教授的课,我们都受益匪浅。”
图为李淑章为海外华裔授课。 内蒙古侨联供图
7月8日,来自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6个国家的80余名华裔青少年及呼和浩特市的2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2023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内蒙古营开营仪式暨“相聚内蒙古,寻根中国行”联欢会(简称开营仪式),叶澔锜正是其中之一。
今年18岁的叶澔锜出生在加拿大,父母亲是广东佛山人。她说,“这次来内蒙古,学习到了不少知识,这是自己此行最大的收获。”
叶澔锜表示,在李淑章老师的讲解下,自己才真正弄明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其实是对偶句。
这只是叶澔锜沉浸式学习的缩影。
图为叶澔锜(左一) 内蒙古侨联供图
在8日举行的开营仪式上,叶澔锜看到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举着旗子跑上舞台的一幕,瞬间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她说,尤其是听到歌词:“无惧风雪,我中华儿女流血不流泪”内心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内蒙古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沉浸式学习。”叶澔锜说,在过去5天,她还倾听了优美的流行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萱草花》,“这些歌曲能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叶澔锜此行还见识到了达斡尔族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木偶——哈尼卡,“它由剪纸的人物头型和圆锥形的人身组合而成,从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不等,非常美。”
叶澔锜兴奋地对记者表示:“这几天,我们还体验了做月饼的过程,月饼烤熟后,味道很美,我们一行都很自豪。”
“我还想了解蒙古舞,还想学习制作桦皮画,总之学习的东西很多,特别珍惜这一段学习的日子。”叶澔锜认为,此行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内蒙古。
“内蒙古不只有草原,内蒙古还有很多知识宝藏,等待我们持续挖掘。”叶澔锜期望下一年还能来参加这样的活动。
对于叶澔锜此行沉浸式学习的收获,接受记者采访的李淑章表示,“如果下次来,还愿意给她讲中华古诗词。”(完)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3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今年1月至6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13645件,同比上升34.8%。
在此期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7430件,同比上升10.4%;审结一审涉外刑事案件493件,同比下降3.5%。
最高法在通报今年上半年法院工作情况时指出,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不确定难预料,越是需要用法治来“稳预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4.5万件,同比增长10.9%。法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同时当宽则宽,最大限度减少、转化社会对立面。
最高法提到,针对当前网络暴力行为频发,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指导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积极回应严惩网络暴力的民众关切。
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商事案件318.8万件,同比上升10.7%。
最高法表示,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商品房已售逾期难交付引发的相关纠纷案件,已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优先顺位,切实保护买房人合法权益,服务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法通报,今年上半年,法院依法审结李文喜、刘彦平等原中管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追赃挽损10亿余元(人民币,下同)。人民法院还积极参与追逃追赃,依法审理涉案40亿元的“百名红通人员”许国俊案,促进跨境腐败治理。(完) 【编辑:唐炜妮】